转自公众号:精益六西格玛大本营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g5MTEzMDQ0NQ==&mid=2247561103&idx=1&sn=10d3567acfbc4a2a0b2d1d37f57f480d
今天,有位人提了一个专业的问题:
“我们项目已经进入小批阶段,连续抽检了 150 个样件并进行 X?-R 分析,只需要看 Cpk 值是否 ≥1.33 就行了吧?那 Ppk 是不是可以不用关注?”
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,这位质友对 Cpk 和 Ppk 的区别理解得还不够深入。很多人只知道如何计算这两个指数,却对背后反映的“过程的固有能力”和“过程能力”的概念了解不多。
什么是过程能力?
在探讨 Cp、Cpk、Pp 和 Ppk 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“过程能力”的基本概念。
过程能力,也称为工序能力,是指一个加工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。它衡量的是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程度,也就是在理想稳态下,工序输出的质量波动范围最小。
当一个过程处于统计稳态时,其产品质量特性值有 99.73% 分布在
Cp、Cpk、Pp 和 Ppk 的本质
Cp、Cpk、Pp 和 Ppk 是用来评价过程能力的指标,它们并不是过程能力本身,而是对过程能力的量化度量。
1. Cp 和 Pp 的核心含义
Cp(工序潜在能力指数)
Cp 是一种“理想化”的过程能力评估方法,用来衡量工序在理论最优状态下满足规格要求的潜力。其计算公式为:
其中,USL 和 LSL 分别为规格上限和规格下限,σ 是过程的标准差。
关键点:
Cp 假设过程中心化且稳定,不考虑实际均值的位置。
它只反映工序的“潜在能力”。
Pp(过程性能指数)
Pp 是对过程总体能力的简单评估,类似于 Cp,但它基于的是整个过程的实际数据(包括短期和长期变异)。其公式为:
其中,S 是总体样本的标准差。
关键点:
Pp 不假设过程已经达到稳态,适用于初期或非稳定过程的评估。
它包含短期和长期变异,适合在过程启动阶段使用。
2. Cpk 和 Ppk 的核心含义
Cpk(工序能力指数)
Cpk 是在 Cp 的基础上加入了过程均值偏移(即 μ 与规格中心的偏离程度)的调整因子。公式为:
关键点:
Cpk 考虑了过程的偏移程度,反映了实际工序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。
适用于过程稳定且中心化的场景,常用于生产阶段的监控。
Ppk(过程性能能力指数)
Ppk 是对 Pp 的改进,类似于 Cpk,但它基于的是总体实际数据,考虑了均值偏移。公式为:
关键点:
Ppk 结合了短期和长期变异的数据,适合初期或非稳态过程的评估。
它反映的是“当前过程性能能力”。
3. Cp、Cpk、Pp 和 Ppk 的区别总结
如何解读 Cpk ≥ 1.33 和是否关注 Ppk?
对于小批量的样件分析,Cpk ≥ 1.33 是常见的评估目标,因为 Cpk 能反映当前工序在稳定状态下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。
然而,如果你的过程还未达到完全稳定(例如初期调整阶段),Ppk 作为对全局性能的衡量指标,我觉得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简单来说:
如果过程已稳定,主要关注 Cpk。
如果过程未完全稳定,Ppk 也需要重点评估,以避免忽略长期变异的风险。
Cp、Cpk、Pp 和 Ppk 的相同点
相同点
指标性质:
衡量维度:
使用场景:
Cp、Cpk、Pp 和 Ppk 都是 过程能力指数,用于定量描述生产过程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规格要求。
它们的计算公式本质上都基于规格区间(USL - LSL)与过程变异(σ 或 S)之间的比值。
这些指标都以规格区间(USL 和 LSL)为基准,结合过程的均值(μ 或
目的是确保大多数产品特性值(通常是 99.73%)落在规格范围内。
都可以用来监控、评估和改进制造过程的能力,尤其是当产品质量受到严格规格限制时。
Cp、Cpk、Pp 和 Ppk 的不同点
Cp vs Pp
Cpk vs Ppk
短期 vs 长期
Cp 是理想化的过程能力评估,不考虑数据的长期变异,只基于短期标准差(σ)。
Pp 则评估实际的过程能力,基于总体标准差(S),适用于未达到稳态的初期阶段。
Cpk 在 Cp 的基础上,考虑了过程均值的偏移,适用于稳态过程的实际能力评估。
Ppk 在 Pp 的基础上,同样考虑均值偏移,但适用于非稳态或短期阶段的性能评估。
Cp 和 Cpk 基于短期数据(σ),反映的是过程在稳定条件下的能力。
Pp 和 Ppk 则基于长期数据(S),包含了短期和长期变异,适用于初期或不完全稳定的过程阶段。